科技改变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卫生健康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历史上生产力的几次飞跃,都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创新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涌现,新的变革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拉开了序幕,技术变革使医疗领域掀起了智慧医院建设的热潮。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在中国,智慧医疗的需求和落地有丰富的土壤,移动设备高度普及,数字化在支付等日常生活场景充分渗透,以及基层医疗能力较薄弱。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和指导智慧医疗发展。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医疗、远程服务和跨医院数据共享。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提到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2017年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中心及区域中心、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二级以上医院2020年前普遍提供智能导医、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2020年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018年9月,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互联网医院性质和与实体医疗机构关系、互联网诊疗活动准入程序和监管,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法律责任关系。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卫健委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提出建立0-5级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2020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以此指导各地和各医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就医获得感。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明确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2021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具体行动,其中第四项是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通过完善智慧医院分级评估顶层设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加快应用智慧服务软硬件,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到2022年,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21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该规划重点提及了智慧医疗领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维度,均明确了智慧医院发展的具体目标,强调要在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以满足公民更高层次服务需求。鼓励智慧医院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其中,文件也纳入了“智慧医院建设成效”这一定量指标,考察公立医院在智慧化时代的创新运营方法。
认真学习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智慧医院建设的目的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百年大党引领时代的担当、人民至上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动员令、路线图,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用新作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谈一谈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勉。
“智慧医院”这个概念在全球提出仅仅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全球各个医院都进行了不同探索,把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都应用在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当前,中国智慧医院的建设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院;二是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建立智慧医院集团;三是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的评估标准,并明确了智慧医院的定义和内涵。当前,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智慧医院主要包括三大领域:
第一个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也就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该工作是2010年在全国开始推进,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分级,通过这种分级来引导。仅仅是一个计算机录入病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另外还要看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的系统有没有互联互通。
第二个领域,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该工作是自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在医院内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医院里,很多的一体机、自助机,包括现在用的手机的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的提醒。此外还包括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比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都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个领域,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最早医院管理的系统是HIS系统,现在面向医院管理的系统也很多,有财务的、结算的,还有物资管理的,如医院里大量的药品、耗材、检验试剂的管理,还有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及医院内患者与医务人员用到的一切物资的管理,包括医院后勤的水、电、气等。
中国医院智能化发展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医院开始应用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由单机系统逐步发展为网络系统,由“以财务结算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过渡。21世纪初开始,医院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普及,几乎涵盖了所有医疗机构,信息化在医院的应用领域由管理向临床、科研、教学、后勤等领域拓展,由信息应用的条线分割向大规模一体化开放式的医院信息体系建设发展,由单个医院向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由单纯的数据采集存储向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引入,为医院数字化打开了另一片更为宽广的空间。
为了满足中国医院的需求,将目前国内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运用到医院中,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管理人员、降低人力消耗、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的运营,智慧医院建设蓬勃发展起来。医疗是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智慧医院建设是医疗卫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医疗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还有卫生服务的供给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成为医疗行业新的基础设施。如果从医院的角度考虑,智慧医院的建设能完善管理机制,使医院能不断提高管理、决策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满意度,甚至可起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积极打造数字化医疗的“新生态”,才是医院实现加速跑的不二选择。其实,智慧医院建设是一场科技推进医疗进程的变革,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让医疗环境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建设智慧医院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医护、药品、器械、医疗设备、医疗场所等资产系统之间的有效互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在控制下进行运作,保障医院的医疗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设智慧医院的目的就是以患者高效就医为中心,方便患者就医,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成本,实现患者就医智慧化;智慧医院以全岗、全程、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管理信息化、作业网络化、医疗数字化、智慧人文化为目标和手段,达到医院现有信息系统软硬件、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文化及其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构建技术精湛、服务优质、运营高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智慧医院建设不是一二个项目建设或应用,而是一项长期实施工程。
智慧医院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智慧医院建设的另一个难点表现在,智慧医院建设具有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投入产出比。如果智慧医院项目技术不成熟、解决方案不到位、需求把握不准确、组织架构没有配套,都有可能导致项目产生不了应有的效应。
未来智慧医院建设的目标在于,促进医院提供 “优质、便捷、智慧、人文”的服务;实现未来智慧医院建设的理念在于“精进、协同、合作、共赢”。智慧医院的总体架构,以布线网络为基础,一方面集成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医疗智能化辅助系统为医院提供安全舒适绿色低碳的就医环境,一方面采集高科技、自动化的医疗设备和医护工作站所提供的各种诊疗数据,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质量最佳化、工作效率最高化、病历电子化、决策科学化、办公自动化、网络区域化、软件标准化。
智慧医院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智慧医院建设可分为智慧医院 1.0 版本和智慧医院 2.0 版本。智慧医院 1.0 版本,实现智慧临床、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教学科研及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才是智慧医院的 2.0 版本。当今智慧医院已迈入2.0版本建设中,智慧医院2.0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新增了云平台建设、大数据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
医院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智慧医院建设是一项长期实施工程,需要持续改进的,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作者:田辉
晁玉萍 张梦迪 报道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山东天使健康救助联盟
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 • 天使健康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