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痴呆早行动 守护记忆暖夕阳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鲁医健康说”
老年期痴呆防治主题发布会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18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老年期痴呆防治主题),介绍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杜怡峰,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贺燕,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向青,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萍,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张清华参加发布会接受了媒体提问,就公众关心的老年期痴呆防治问题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解答。
记者提问:刚才主持人介绍今天的主题是老年期痴呆防治,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老年期痴呆?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杜怡峰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老年期痴呆是由一组疾病组成的概念,主要发生在60岁以后的老年人,是由脑部疾病导致。老年期痴呆包括了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疾病。
在老年期痴呆当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最大,大约为60%~70%,是主要的疾病。下面,我以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代表,介绍一下老年期痴呆的病程特点。
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分为临床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和痴呆期。
临床前期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阶段,这个阶段脑内已经发生病理变化,但是没有症状或者有非常轻微的症状。从防治的角度来说,在这个阶段给予一些干预措施有重要防治意义。但是,由于目前筛查、诊断技术的局限性,这个阶段的早期诊断和筛查还存在一定困难。
第二个阶段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期,由临床前期演变过来,这个阶段病人出现一些认知症状,特别是记忆障碍。在这个阶段如果控制不好或者干预不好,较大比例会转变成痴呆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控制好,部分患者症状就不再加重。因此,做出早期诊断和干预,尤其是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以及采用修饰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讲很重要。
痴呆期病人脑内的病理损伤较明显。痴呆阶段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相比,认知损害的症状更多,比如记忆、定向、计算、理解、判断、执行等很多认知障碍都逐渐明显。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逐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再往后发展就是中度阶段,中度痴呆认知障碍症状更明显,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严重,很多病人开始出现幻觉、妄想、激越等精神行为症状。再往后发展就是重度阶段,病人的生活、工作能力逐渐丧失,日常生活基本需要依靠家人或者照料者帮助,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处于卧床状态、不认识家人、与外界不能交流。因此,做好早期防治,对老年人尤其老年期痴呆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提问:疾病早期的症状往往会给我们一些提醒,请详细介绍下老年期痴呆如何早识别、早就诊?
山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贺燕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首先,老年期痴呆最主要和最早期的表现之一是忘事儿,尤其是忘记近期发生过的事。许多老人会发现自己频繁地忘记最近做过的事或了解到的信息,例如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忘记重要的约会、找不到自己刚刚存放好的东西、越来越依赖备忘录或家人来帮他们记住事情。还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完成日常熟悉的例行事务,如管理自己的财务、做自己曾经很熟悉的饭菜、记住喜欢的棋牌游戏规则等。有的老人会表示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用新手机、新家电非常困难,完成一些日常事务需要的时间也比以前长得多了。
其次,语言障碍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早期表现,患者经常会在交谈中途停顿,不知道如何继续,或者重复讲述,词汇量减少,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如将手表说成“手上的那个东西”,导致患者与人交流时感到吃力和紧张,家人也能感觉到患者语言交流逐渐减少,表达的内容也不像之前那么丰富了。有些特殊类型的老年期痴呆早期还会出现听理解障碍,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跟患者聊天会发现他总是答非所问。
第三,老年期痴呆早期患者还在判断时间、空间结构、距离或识别颜色上出现困难,比如,难以通过开车或步行等方式到达目的地,偶尔会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和困惑。
第四,社交退缩也是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由于老年期痴呆早期患者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衰退,就会表现出放弃曾经的爱好或热爱的工作、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减少,经常回避以前非常热衷的聚会或活动。
第五,还有些患者出现情绪和性格的改变,可能变得越来越内向、多疑、抑郁、恐惧或焦虑,容易在家里、公共场所或与亲友在一起时感到心烦意乱甚至控制不住情绪,做出不合礼仪的言行。
最后,部分老年期痴呆患者除了上述早期表现外还会出现运动和睡眠障碍问题,如行动越来越迟缓、僵硬,晚上睡觉时大声说梦话、手脚乱动甚至坠床。
如果我们身边的老人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的话,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老年病科或精神科就医。有的医疗机构设有专业诊疗痴呆患者的“记忆门诊”,“记忆门诊”能为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最规范系统的诊断、治疗和照护指导。就诊时最好有一位熟悉患者情况的家人或照料者陪同,可以提供更详细准确的病史或就诊史,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提供最合理的诊疗方案。
记者提问:疾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在疾病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问导致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老年期痴呆?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萍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简单地说,导致老年期痴呆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的两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 遗传与家族史、基因、唐氏综合征等。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和过量饮酒、听力下降、社交孤独和抑郁、头部外伤等。针对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我们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就可以有效预防或延缓老年期痴呆进展。
一是动起来,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跳广场舞),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心跳加快即可。再加上一些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全方位保持身体机能。
二是吃出健康,采用健脑饮食。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浆果(如蓝莓)、坚果、豆类、全麦食物、鱼类(尤其是三文鱼等富含Omega-3的鱼)。少吃油炸食品、甜点、红肉、黄油、奶酪等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三是练好大脑,保持大脑活跃。要坚持终身学习,培养一些新爱好,如学习一门乐器、一门外语、画画等。经常读书、看报、下棋、打麻将、玩数独游戏等。不断给大脑新的挑战,让它保持活跃和灵活。
四是连接社会,积极社交。多参加社区活动、与朋友聚会、和家人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参加一些志愿者工作,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如果听力下降,一定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保证沟通顺畅。
五是管好慢病,尤其是控制“三高”。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如果已经确诊,务必遵医嘱服药,将其控制在稳定范围内,这是对大脑最好的保护。
六是戒掉坏习惯,告别烟酒。戒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饮酒一定要适量,最好不喝。
总之,预防老年期痴呆,让大脑这个“指挥官”工作得更久、更稳健,靠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越早越好,坚持越久越好。
记者提问:请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老年期痴呆预防中有哪些特色?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向青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中医“治未病”理念贯穿老年期痴呆全周期管理,核心优势体现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个维度。
一、未病先防,从根源降低发病风险,筑牢护脑基础。对于无认知异常的中老年人,可以围绕“延缓衰老、防范隐患”核心,强调“形神共养”以护脑。具体可通过3方面落实:一是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脑部的慢性损伤;二是合理饮食,以清淡、均衡、营养丰富为原则,适当食用核桃、黑芝麻、黑木耳等具有补肾益脑、化痰活血作用的食物,减少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三是适度运动,坚持太极拳、八段锦、手指操等锻炼,促进气血运行。
二、已病防变,抓住轻度认知障碍关键期,延缓痴呆转化。对已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损害、但未达痴呆诊断标准的人群,在“未病先防”措施基础上,同时严格管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减少脑损伤诱因,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积极给予中药干预,配合针灸、康复训练,减缓认知功能衰退速度,保护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向老年期痴呆的转化风险。
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老年期痴呆如何诊断,有哪些早期诊断方法?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清华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刚才专家介绍了老年期痴呆早期症状的识别,我再介绍一下如何开展老年期痴呆诊断,医生一般会通过临床问诊、认知测试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综合判断。
首先,在临床问诊方面,医生会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例如是否经常迷路、重复提问或出现性格改变。同时,家族史、既往疾病(如脑外伤、高血压)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参考。这一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感官、运动功能和反射,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脑卒中)。
其次,开展认知与神经心理测试,这是诊断的核心环节。医生会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领域。常用工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这些测试能量化认知损伤程度,帮助区分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
第三,为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做一些实验室、脑部影像学检查等。磁共振(MRI)或CT可显示脑萎缩情况(尤其是海马体和颞叶),PET扫描能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必要时还要做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分析Aβ蛋白和tau蛋白水平。
最后,医生根据以上所有结果,依据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诊断,鉴别是哪一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或路易体痴呆。还要判断是不是存在脑血管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能通过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疾病。
所以说,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医生结合“老人日常表现 + 检查结果 + 排除其他疾病”,最后得出结论。
对于容易得老年期痴呆的高危人群,例如55 岁以上、家里有老年期痴呆患者(比如父母、兄弟姐妹)、自己感觉记忆明显下降的人。建议这类人群每1~2年,去医院做一次“记忆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我们的父母、长辈,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记者提问:请问中医药在老年期痴呆的治疗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向青回答记者提问:感谢您的提问。中医认为,老年期痴呆的发生与年老体衰、肾精亏虚、气血不足、血脉瘀滞、痰浊内生等密切相关,概括为“虚、痰、瘀、毒”4大病理因素。“虚”,即中老年人肾精渐耗,髓海不足则脑失所养;气血不足也会导致脑络失养,就像大树“根系缺水”,大脑功能出现衰退。“痰”,即饮食不节、运动不足、形体肥胖等易生“痰湿”,痰湿容易蒙蔽脑窍。“瘀”,即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病易致“瘀血”阻滞脑络,功能逐渐退化。“毒”,即长期痰、瘀堆积化“浊毒”,进一步损伤脑髓,形成恶性循环。这些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脑髓失养、神机失用,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中医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原则是“辨证论治、整体调理”。针对“虚、痰、瘀、毒”等核心问题,先“补不足”,给脑“补营养”,针对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等虚证尽量“补回来”;再“泻有余”,给脑“扫清障碍”,针对“痰浊、瘀血、肝火”等实证——这些就像“大脑里的垃圾”,会阻碍脑功能,所以要“把障碍清出去”;兼顾“调脏腑”。
给大家推荐几种中医药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是针对肾精亏虚型,最常见于80岁以上高龄患者,像“大脑的营养储备耗光了”——表现为记不住事、反应慢、走路不稳、牙齿松动、夜间多尿等;治疗可选肾气丸、地黄饮子等。
二是针对气血不足型,类似“大脑‘吃不饱’”——常见于老年体质偏弱、长期慢病的患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差、疲乏无力等;治疗可选归脾汤、八珍汤等。
三是针对痰浊蒙窍型,好比“大脑‘被糊住了’”——多与饮食油腻、体型偏胖、情绪抑郁有关,患者常认不出家人、分不清时间地点,舌苔厚腻;治疗可选开心散、温胆汤等。
四是针对瘀血阻络型,像“大脑的‘血管堵了’”——常与脑梗塞、高血压病史相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舌质口唇发暗;治疗可选血府逐瘀汤等。
五是针对心肝火旺型,类似“大脑‘上火了’静不下来”——患者记忆减退、急躁易怒、失眠焦虑等。治疗可选天麻钩藤饮等。
另外,在老年期痴呆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起到了辅助调理作用。可选百会、四神聪(醒脑开窍)、太溪(补肾益精)、足三里(健脾益气)等穴位针灸,改善认知与精神状态。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或梳理头皮,疏通经络,家属可学简单手法(如按足底涌泉穴)在家辅助。
总的来说,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从整体入手,通过“补养+清理+调理”的组合方式,力求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希望为老年期痴呆的治疗提供更多方法。
晁玉萍 鞠鹏豪 报道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山东天使健康救助联盟
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 • 天使健康专项基金